茶之路:中国茶的源头与中外茶文化交流(十一)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茶之路:中国茶的源头与中外茶文化交流(十一)

我国茶、饮茶、茶文化,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,从周秦至汉唐,大致有一个从高门、佛门的清雅世界发展到广大群众凡世人间的普及过程。这个过程大约从汉代开始,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,而至隋唐。到唐中叶以后,经过茶圣陆羽的大力宣传推广,茶文化和饮茶风俗才在广大民间普及。

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《茶理玄思·茶论新说揽要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)中论文摘要的内容。


三、从阀阅、山门到凡世人间

茶事和茶文化的发展,还应表彰汉魏到南北朝时一些宗教人士的贡献,这里包括佛门高僧和道教大师两种人物。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以后,那些山居的高僧们立刻成为茶事的积极推动者。《雅安县志》记载,在四川雅安的蒙顶山。有一位西汉时来自西域的高僧理真,首创蒙顶山名茶。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,在他的巨著《金石录》中也记载此事说:“师由西汉出现,吴氏之子,法名理真,住锡蒙山,植茶七株,以济儿渴。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,蒙顶山茶如今已是世界闻名的名茶了,曾被唐朝诗人誉为:“若教陆羽持公论,应是人间第一茶。”到魏晋南北朝,茗茶高手可以数得上的佛教界人物,有晋朝的单道开、南北朝时的释法瑶和昙济道人。单道开是东晋时北方后赵的著名僧人,他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,习佛十分刻苦,不畏寒暑,且经常昼夜不眠,诵经四十馀万言。为了防困提神,经常饮茶来解乏,久而久之,成为了高僧,而且也成为品茶专家,释法瑶是南朝高僧,精通茶道。由于清净修身,且有茗茶补养,一直活到九十九岁。昙济道人是南朝宋时的安徽淝水近旁八公山的僧人,他不仅善于饮茶,而且种有好茶,当地名茶“寿州黄茅”得到他的调理。他的名气大到皇家都深为佩服,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经常去拜访昙济,喝了他寺里的茶,赞不绝口,誉为“甘露”。在佛教中,饮茶成为一种养生的手段,众僧视茶为“神物”,他们认为茶有“三德”,一可以通宵坐禅不眠,二能帮助消化,三可使人平心静气,六欲不生。东晋名僧怀信,用下面二十六字真言评论饮茶的好处:“跣定清谈,袒胸谐谑,居不愁寒暑,食不择甘旨,使唤童仆,要水要茶。”由于众多佛教高僧对茶的推崇和培育,我国有许多名茶都出自寺院僧人之手,像至今享誉世界的武夷岩茶、黄山毛峰、雁荡毛峰、华顶云雾等等皆是。这一时代的道教知名人物也大都是饮茶和品茶能手,南朝著名道家名流兼杰出化学家陶弘景,就是爱茶、懂茶的人,他说:“苦茶”可以“轻身换骨”,延年益寿。


来源:世界茶文化图书馆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相关阅读

茶之路:中国茶的源头与中外茶文化交流(十)

Baidu
map